在40天的时间里,“共享充电宝们”拿到了超过12亿人民币。街电获陈欧3亿投资,Hi电近亿元A轮融资,小电拿到3.5亿业内最高融资,投资机构不乏腾讯、阿里、美团、分众等等。
市场硝烟弥漫,资本疯狂起来,比起楼市股市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共享充电宝行业热议的同时也饱受争议:资本火热追逐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商业逻辑?是会延续共享单车的疯狂,还是高开低走?
共享的名义,资本疯狂抢占入口
互联网进入下半场,共享经济的驱动下,昂贵的线上流量让一些投资人开始瞄准线下。对于投资人来说,共享充电宝硬件成本低,损耗率极小,且回本周期短,所以商业模型比共享单车更健康。而最为诱惑的,莫过于抢占线下流量入口。以小电、Hi电为代表的桌面模式;以街电、来电为代表的机柜模式。前者主攻咖啡厅、餐厅等小场景,一次性消费;后者为主攻商场、机场等大场景,定点借还。两者各有利弊,但也分别占据着不同消费场景和入口。
有分析人士断言:共享充电宝之争归根结底是场景之争,未来谁先占领更多的场景入口,谁就最有可能胜出。
但是,与共享单车一样,抢占场景仅仅是第一步,接下来共享充电宝企业面临的将是资产和服务的多重运营,其中包括产品、物流、服务等诸多问题。目前来电、Hi电等都在抢占供应链的高地,快速拼抢前端优质资源。借鉴共享单车的经验,要在短时间内做好供应链,需要解决的一方面是产品质量问题,另一方面还有快速、巨大的投放压力。
速度的较量,产品质量令人担忧
对于共享充电宝来说,规模的“闪电战”已经打响。来电科技CEO袁炳松称“从规模的角度看是闪电战,从体验、运维角度看则是持久战,如果连续打开两个充电宝都是坏的,用户很容易流失。”虽然进入门槛低,但打一场持久战需要融资、运营管理、技术研发等多方面的能力,而产品质量是尤为关键的一环。
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用过共享充电宝的消费者,普遍感觉质量有待提升。尤其对比他们熟悉的电小二和小米充电宝,共享充电宝的外壳质感差很多,手感、外观和充电速度也逊色许多。李女士对记者说,共享充电宝很多是塑料外壳的,也不知道安不安全,用的时候还害怕把它摔坏。
在产品端,共享充电宝企业也认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,开启了资源抢夺战。小电科技创始人唐永波提到,目前这几个月是共享充电宝市场的窗口期,是抢占资金、硬件的关键时期。据了解,来电、街电等共享充电宝企业都在争相寻找优质的产品供应商。
资源的抢夺,中高端充电宝制造商成香饽饽
从竞争看,共享充电宝企业已经面临这样的发展趋势:一是合理布局充电场景。在提高充电宝使用效率的同时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。二是产品必须升级换代。只有提供更加安全好用的产品、优化制造成本,才能提升用户忠诚度。
对于充电宝制造企业来说,似乎也迎来了新契机。记者采访了全球第一款充电宝发明企业华宝新能源,对于共享充电宝的火爆,他们感受到了资本和企业的疯狂,但更多的是对高品质产品的“渴求”。华宝新能源市场负责人提到:现阶段共享充电宝企业在抢占市场的同时,优质资源的抢夺也在同步进行。比如,他们会关注产品质量管控标准是怎样,从产品研发到生产测试是不是严格把关。除了产品需要与充电桩通讯吻合之外,电芯选择、电路设计、元器件的可靠性和匹配度的选择都是共享充电宝重点关注的。
作为移动电源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,宝马、特斯拉的合作企业,华宝新能源也收到多家共享充电宝品牌企业的合作邀请。对于如何与共享充电宝企业开展合作,其市场负责人表示:华宝新能源产品最大的优势是卓越的安全品质,“我们将协助合作伙伴推出更优质的产品,提供更好的服务”。
在经历了打车、外卖、共享单车等一轮轮风口后,资本疯狂似乎是首战胜利的标志。而回归到商业本质,值得考虑的还是共享充电宝战役中的服务场景、产品安全等等。